首页-米内网
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作为家中常备药品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米内网数据显示,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在近两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均超过300亿元销售规模,2025年上半年同比有所下滑。院内市场品牌TOP20中,扬子江、健兴药业领跑,两大独家品种4连涨;院外市场品牌TOP20中,10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国药、华润等亮眼。此外,多款中药新药蓄势待发,涉及康缘药业、葫芦娃药业、以岭药业等多家企业。
奇正藏药2025年三季报新鲜出炉!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超15亿元,同比增长3.48%;归母净利润达4.24亿元,同比增长7.66%。风雨兼程三十载,奇正藏药始终以“千年藏药现代传承”为使命,持续推进多产品全域营销、优质中药和特色藏药现代化等发展战略,目前已成长为以独家藏药为核心,覆盖多元产品品类的大健康企业。伴随国家对民族医药支持力度加大,以及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奇正藏药凭借其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有望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中占据先机。
踏入秋季,又到了鼻炎高发季,中成药治疗鼻炎因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近几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规模持续攀升。鲁南制药、太极集团双雄称霸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和零售药店终端,28个品牌成功挺进两大TOP20榜单,其中4个独家产品2025上半年增长率超过了10%。以岭药业的芪防鼻通片在今年1月顺利获批,康缘药业的苏辛通窍颗粒已在Pre-NDA阶段,随着更多中药新药进入市场,这个畅销品类或将更加火热。
抗体类药物是目前现代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疗法。米内网数据显示,2025H1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抗体类药物销售额首破900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品牌TOP20中,信达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跃升至第一,百济神州、齐鲁等实力不俗;零售药店品牌TOP20中,14个品牌实现正增长,其中正大制药的独家注射剂暴涨1377%。在研新品布局上,恒瑞、科伦、石药......22款1类新药强势来袭。
米内网数据显示,咽喉中成药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额同比有所下滑。从品牌TOP20来看,院内市场17个独家品种“霸屏”,达仁堂、华森、雷允上上榜;院外市场桂林三金、广西金嗓子领跑,独家品种“3连涨”挺进TOP5品牌。2020年至今,咽喉中成药仅有浙江康恩贝制药的中药改良型新药清喉咽含片获批上市;3款新药获批临床,其中,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的金桔余甘含片、扬子江江苏龙凤堂中药的芩翘咽舒颗粒为中药1类新药。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有132个中成药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城市实体药店+网上药店)销售过亿,其中有60个为独家品种,华润、以岭、步长、济川等均有多个品种在列。从销售情况看,60个独家中成药半年销售额合计超过160亿元,其中有6个达5亿元以上;从增长率看,11个独家中成药涨逾10%,最高涨幅约360%;中药仿制提速,多个独家品种或迎抢食者。
近日,上海医药的中药1.1类新药七味防己黄芪颗粒、悦康药业的中药1.2类新药百蕊提取物颗粒等申报IND获受理。米内网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颗粒剂/散剂销售额约300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品牌TOP20中,19个独家品种(含剂型独家,下同)上榜,步长制药的稳心颗粒稳居第一,国药、康臣、扬子江等亮眼;零售药店品牌TOP20中,华润医药的感冒灵颗粒强势领跑,广药、健民、桂林三金等出圈。45款中药新药上市可期,以岭、济川、悦康......4款1类新药蓄势待发。
2025上半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的销售规模再次下滑,跌至1317亿元;13个大类中,补气补血类用药大涨11.88%,儿科用药跌幅超过15%。281个中成药品牌销售额超过1亿元,天士力、步长、青峰、以岭等9个超10亿品牌霸屏,139个中成药品牌有正增长,最高涨幅为101.34%,鲁南制药7个产品涨幅达双位数,势不可挡。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为504亿元,市场止跌回升的同时保持震荡调整节奏,化学药持续维持同环比弱涨表现,中成药多数品类亦显现环比反弹迹象。
日前,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江苏康缘药业的恩格列净片、成都康弘药业的依帕司他片等糖尿病药同日获批。米内网数据显示,糖尿病用药(化+生)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从TOP20来看,药王“易主”,独家注射剂暴涨3180%,扬子江药业、甘李药业上榜。今年以来,糖尿病用药已有超过40个品种报产在审,其中,7个为新药,涉及恒瑞医药、东阳光药、华东医药等企业。
第十一批国采将于10月21日开标,6个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在列,42亿注射剂领跑,国药、石药等均有多个品种符合申报资格。近年来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全身用抗感染化药市场承压,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下滑约14%;销售额TOP20产品中,国采品种霸榜,2款复方注射剂逆势大涨;销售量TOP20品牌中,国产品牌“称王”。
第十一批集采将于10月21日开标,涉及6个神经系统化药,预计采购规模超过10亿元,部分产品原研药的需求量遥遥领先,国产品牌即将面临“恶战”。2025上半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神经系统化药跌势未停,人福医药继续稳坐龙头,海思科医药首次成为TOP13集团。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两个昔日超10亿级别的爆款注射剂跌落神坛,最高跌幅达59.80%。目前有6款重磅1类新药报产在审,这个千亿市场洗牌将逐渐加快。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2024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销售额均超4100亿元。中药市场稳步扩容的同时,国家亦对中药标准化和质量监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国家药典委员会(ChPC)公示的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品种数达186个(按产品名统计,下同),合计占近四年总数的约55%;其中独家品种(含剂型独家,下同)霸屏,占比超过57%;一级集团层面上看,神威、远大、华润、步长等表现亮眼,均有3个及以上品种在列。
近日,吸入剂市场波澜再起,第十一批集采再有2个品种入围,立生医药(苏州)的吸入用布混悬液、浙江福瑞喜药业的盐酸丙卡特罗吸入溶液等3个产品同日获批上市,广东东阳光药业的HECB2100401吸入喷雾剂、山东京卫制药的JW202313吸入粉雾剂2个改良型新药同日获批临床。米内网数据显示,吸入剂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同比有所下滑,6个集采品种跌幅均超过10%。从TOP20来看,3个10亿大品种领跑,吸入用布混悬液仍稳居“销冠”宝座,恒瑞医药、海南斯达制药、四川普锐特药业等国产品牌上榜。
第十一批国采将于10月21日开标,6个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在列,11亿大品种领跑。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心脑血管系统化药市场承压,2023年至今已“三连跌”。在2025年上半年TOP20集团中,信立泰、扬子江、新和成首次登榜;销售额TOP20品牌中原研药霸榜,“一哥”易主,独家品种大涨128.6%;销售量TOP20品牌中国采中标品种霸榜,京新药业、南京正大天晴等有多个品牌上榜。
9月19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甘李药业的第三款口服降糖药利格列汀片顺利获批。2025上半年甘李药业业绩双丰收,净利润大涨102%,全年营收有望突破40亿元。经历了集采锤炼,公司的胰岛素制剂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2025上半年成为了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胰岛素及其类似药(化+生)TOP3集团(一级),继续坚守国内龙头宝座。公司已上市的胰岛素制剂中有1款超10亿元、4款超1亿元,首个上市的口服降糖药暴涨了47571%。公司加快新品研发,9款新药、3个新品将助力公司深耕糖尿病用药市场并逐步开拓新市场。


